离乡20多年的钟子健,前几年返乡创业,在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的广东清远英德市,成立了大粤北食品公司,做麻竹笋加工与销售。
今年,有件事让他一直很“闹心”:“在竹笋初加工过程中,如果杀青不到位,会产生一些蓝色斑点,这虽然不影响竹笋的品质,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产品的美观。”
如何解决麻竹笋杀青不充分导致的成品变色问题?钟子健坦言,受限于企业小、没有研发团队,以往遇到问题就只能慢慢摸索。
* 清远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团长、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发言
* 各专家组调研场景
刘艳介绍,项目实施一年来,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完成200家企业的摸底调研,并一对一编制三年帮扶规划,做到“一企一策”。
●建立高效务实的协调与管理工作机制,组建管理体系,建立月度会制度,编辑80多期工作简报,并陆续编辑推出乡村小微企业成长记,通过“企业微信”实现20个专家团队的线上办公和管理。
●组织方式市场化,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强,清远政府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共同投入,由百农国创和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共同遴选专家团队,聘请14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和高校22位领军专家及团队成员,提供科技软服务。
●服务主体平台化,引入百农国创这样一个具有国家级特征的新型研发平台,由陈剑平和侯水生两位院士牵头,组织国内顶尖的22个研发团队130多位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人才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
●技术服务精准化,专家逐一走访小微企业和产业实体,“一企一良策”,为每一个乡村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三年规划,帮助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技术帮扶与小微企业真实需求的高契合度与精准性。
●产业支持生态化,以专家团队技术服务为先导,围绕具体产业营造了扩展性较强的产业生态,技术服务包括品种调整、技术帮扶与技术骨干培训的农业专家团队,数字化与品牌建设管理的腾讯团队,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的国内多家销售企业。
在韩凤芹看来,该模式的启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