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因为这个项目,清远200家小微企业有了院士专家“顾问”

 时间:2023-11-27

离乡20多年的钟子,前几年返乡创业,在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的广东清远英德市,成立了大粤北食品公司,竹笋加工与销售。

今年,有件事让他一直很“闹心”:“在竹笋初加工过程中,如果杀青不到位,会产生一些蓝色斑点,这虽然不影响竹笋的品质,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产品的美观。”

如何解决麻竹笋杀青不充分导致的成品变色问题?钟子健坦言,受限于企业小、没有研发团队,以往遇到问题就只能慢慢摸索。

而这次不一样了——在浙江农林大学应叶青教授的指导下,钟子健的公司快速改进了工艺和配方,攻克了这一难题,开发的网红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钟子健与应教授的缘分,得益于今年初在广东清远启动的“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院士、专家亲自上阵帮扶小微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助力清远乡村小微企业走得更好更远。
钟子健的案例,只是当地小微企业获得帮扶的缩影。11月24日,2023年“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工作推进会举办,近一年的各项成果一一展现:
项目完成了200家企业的摸底调研和帮扶规划编制;100多名专家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引进63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解决小微企业的技术问题97项,帮助企业建立生产技术管理手册40个;环境保护技术正式纳入帮扶内容;开展技术和法规培训;帮助乡村小微企业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开发适合小微企业使用的线上工具……

“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刚启动的时候,就宣布过一个充满雄心的实施目标: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各方将共同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帮扶清远25个乡村特色产业、200个乡村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这个计划,也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地组织国内领军专家团队与乡村小微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持续开展技术帮扶。
11月24日举办的2023年“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工作推进会,总结了“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阶段性成果。
会议上各方专家认为,虽然实施不到一年,但这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初显,乡村小微企业开始向现代型生产企业转型,一批充满活力的青年企业主得到系统培育,县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生态化得到进一步强化,正在挖掘和培育新的县域支柱产业。

64012.jpg

* 清远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团长、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发言

清远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团长、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在会议上作了《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实施初报》。

  • 项目明确建立了清远先行区实施框架,确立包括清远市政府提出的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产业在内的25个特色产业为实施产业;
  • 经过多轮调研甄别,遴选确定清远市8个县(市、区)的200个乡村小微企业为实施企业,遴选和邀请5个国家级科教机构、7个省的9个科教机构的22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总计135人,共同组建了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主要开展优良品种引进与示范、先进技术示范、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流程建立、技术骨干培训、数字化与品牌建设管理、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等帮扶内容。

ee.jpg

* 各专家组调研场景


刘艳介绍,项目实施一年来,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完成200家企业的摸底调研,并一对一编制三年帮扶规划,做到“一企一策”。

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实时开始技术指导,截至10月中旬,22个专家团队现场技术指导156次,到达现场专家总计484人次,实时线上指导近400次,引进试种63个品种,解决技术问题97项,分析生产环境指标660份,建立生产技术管理手册40个。
开展技术培训和法规培训,围绕技术和全产业链,先后进行了213次培训,培训乡村小微企业和基层农技干部1300多人次,围绕法律法规,对乡村小微企业负责人等开展培训40多次。
帮助积极对接外部资源,总计有8个专家团队帮助21家乡村小微企业到浙江、江苏等6个省的28个科研单位或企业进行学习和考察。
开发适合乡村小微企业使用的线上工具,腾讯数字专家与产业和环境专家密切配合,今年在葡萄、连州菜心、西洋菜等产业开展数字化农事助手平台搭建工作,力求开发出适合乡村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工具。

建立高效务实的协调与管理工作机制,组建管理体系,建立月度会制度,编辑80多期工作简报,并陆续编辑推出乡村小微企业成长记,通过“企业微信”实现20个专家团队的线上办公和管理。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结合对广东 “百千万工程”和浙江“千万工程”的学习,以及腾讯近两年来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实践,分享了腾讯在“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项目中的体会与思考。

肖黎明表示,乡村小微企业是农业市场化的主体,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就地就业的主体,还是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多样性的主体。项目大半年来取得的丰富阶段性成果,正是为广东“百千万工程”破解县域短板问题,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创新探索案例
“腾讯将继续发挥优势,赋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助力更多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县乡村。通过数字化服务创新帮扶系统,提高精细化、实效化水平,是腾讯持续思考探索的方向。未来,我们将面向乡村小微企业和专家分别发布‘农事助手’SaaS工具,助力提升农事管理的高质高效。”肖黎明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以《政府“软投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广东清远实践》为题,介绍了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清远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该模式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集合政府、社会资本、科技资源助力乡村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一条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组织方式市场化,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强,清远政府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共同投入,由百农国创和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共同遴选专家团队,聘请14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和高校22位领军专家及团队成员,提供科技软服务。


服务主体平台化,引入百农国创这样一个具有国家级特征的新型研发平台,由陈剑平和侯水生两位院士牵头,组织国内顶尖的22个研发团队130多位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人才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


技术服务精准化,专家逐一走访小微企业和产业实体,“一企一良策”,为每一个乡村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三年规划,帮助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技术帮扶与小微企业真实需求的高契合度与精准性。


产业支持生态化,以专家团队技术服务为先导,围绕具体产业营造了扩展性较强的产业生态,技术服务包括品种调整、技术帮扶与技术骨干培训的农业专家团队,数字化与品牌建设管理的腾讯团队,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的国内多家销售企业。



在韩凤芹看来,该模式的启示包括:



政府“小投入”导入多主体参与,联合社会资本,以创新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以市场化机制进行利益均衡,提升主体内生激励性。

政府“软投入”注入支撑和保障,不再简单地向企业提供资金补助,而是通过注入科技和服务等“软投入”,引入县域小微企业经营缺乏的科技、人才、金融、营销等资源,帮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要素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多方共赢,创新性地通过健全产业生态,有效动员科技专家、公益组织、政府基层科技机构及职业院校等各主体,以创新组织方式调动存量资源推动增量收益,且不需承担新建机构的系列成本。



行业资讯
  • “绿色生态农业论坛”暨国家现代农业与食品前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3年会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绿色生态农业论坛”暨国家现代农业与···

  • 芯片育种公司双绿源获隆平生物数千万元战略投资

    芯片育种公司双绿源获隆平生物数千万元···

  • 祝贺!联盟成员周俭民研究员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祝贺!联盟成员周俭民研究员获2023···

  •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南京农大万建民院士团队“背靠背”克隆出水稻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南京农大万建民院···

  • 祝贺!联盟成员董莎萌教授

    祝贺!联盟成员董莎萌教授

  • 联盟秘书长张兴平博士在第七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上做主旨报告

    联盟秘书长张兴平博士在第七届国际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