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相关领导、实验室固定人员及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张兴平、何跃辉、李磊、陈时盛、陈苑、李健等17位小麦领域研究骨干成员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分“小麦新品种培育与栽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小麦生物育种技术”“小麦高产、优质、稳产的分子基础”四个专题小组进行深入研讨。省实验室/研究院由何跃辉、陈时盛、李健、陈苑四位研究员作为代表,总结凝练了省实验室/研究院团队在小麦各研究方向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作“小麦春化作用与产量的分子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小麦显性远缘杂交诱导体系等育种和实验技术的研发”“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体系的创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小麦抗逆境胁迫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全面梳理、展示、研讨了实验室自批准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将有利于三家共建单位进一步整合资源与优势、增强联合攻关能力,提升实验室整体建设成效与影响力。
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整合8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重组,于2022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是我国唯一聚焦小麦育种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小麦品种同质化严重、育种技术效率低、突破性品种匮乏等关键问题,围绕“重要性状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集成”“重大新品种培育与高效栽培”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聚焦于小麦种源创新,重点开展小麦及其野生近缘植物重大应用价值基因挖掘、创制性状优良的战略性种质、创新小麦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新突破,保障我国小麦种源的自主可控和绿色发展。实验室将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小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机制管理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种业振兴作出应有贡献。